媽媽們拿到超音波照片後是不是對上面的英文縮寫一頭霧水呢 ??我也是...
後來熬不過好奇心,決定爬文了解囉!
快來對照下面的縮寫就知道囉~~
檢查項目 | 例行性產檢 | 高層次超音波 | |
GA | 妊娠週數 | ★ | ★ |
CRL | 頭臀徑 | ★ | |
Presentation | 胎位 | ★ | ★ |
fetal heart beat | 胎心音 | ★ | ★ |
location of placeta | 胎盤位置 | ★ | ★ |
BPD | 雙頂骨徑 | ★ | ★ |
OFD | 頭前後徑 | ★ | ★ |
HC | 頭圍 | ★ | ★ |
AC | 腹圍 | ★ | ★ |
FL | 股骨長 | ★ | ★ |
EFW | 預估胎兒體重 | ★ | ★ |
HL | 肱骨長 | ★ | |
Skull bone | 頭骨 | ★ | |
Falx | 大腦鐮 | ★ | |
Cavum septum | 透明中隔 | ★ | |
Cerebellum/Vermis | 小腦/小腦蚓部 | ★ | |
Lateral Ventricle | 側腦室 | ★ | |
Choroid plexus | 脈絡叢 | ★ | |
Cisterna magna | 腦室大池 | ★ | |
Orbits / Eyes | 眼眶/眼睛 | ★ | |
Nose/Nasal bone | 鼻/鼻骨 | ★ | |
Upper palate | 上顎 | ★ | |
Lip | 嘴唇 | ★ | |
Ears | 耳朵 | ★ | |
Chest/Lung | 胸腔/肺部 | ★ | |
Diaphragm | 橫隔膜 | ★ | |
Spine | 脊椎 | ★ | |
Stomach | 胃 | ★ | |
Liver/Gall bladder | 肝臟/膽囊 | ★ | |
Kidneys | 腎臟 | ★ | |
Abdominal wall | 腹壁 | ★ | |
Bladder | 膀胱 | ★ | |
Cord insertion | 臍帶連接處 | ★ | |
12 long bones | 四肢 | ★ | |
Hands | 手掌 | ★ | |
Fingers | 手指 | ★ | |
Feet | 腳掌 | ★ | |
Toes | 腳趾 | ★ | |
4Chamber view | 4腔室切面 | ★ | |
LVOT | 右心室出口 | ★ | |
RVOT | 左心室出口 | ★ | |
Aortic arch | 主動脈弓 | ★ | |
SVC | 上腔靜脈 | ★ | |
IVC | 下腔靜脤 | ★ | |
Umbilical artery | 臍帶動脈 | ★ | |
AFI | 羊水指數 | ★ |
補充一下(供您參考):
以下為超音波測妊娠齡在各妊娠期較佳之參考值及優先順序
4-7週:妊娠囊(GS)
6-13週:頭臀長度(CRL)
14-30週:雙頂骨徑(BPD)、股骨長度(FL)、腹圍(AC)
30-36週:雙頂骨徑(BPD)、腹圍(AC)、股骨長度(FL)
36-40週:頭圍(HC)、腹圍(AC)、股骨長度(FL)
超音波應用時機
懷孕6-~8週:
確定胚胎是否著床在子宮裡,及早發現子宮外孕的可能,尤其是曾經子宮外孕、習慣性流產或做試管嬰兒者,更應在懷孕早期盡早接受超音波檢查。另外,可以排除多胞胎、連體嬰、萎縮性胚囊等之可能性。
懷孕11~13週:
測量胎兒頸後透明帶厚度以做為篩檢唐氏癥之參考依據。
懷孕16~18週:
羊膜穿刺時亦須借助超音波的幫忙,以免傷害胎兒。
懷孕20~22週:
目前臺灣健保制度規定,孕婦要在孕期20~22週間,產檢可以給付一次胎兒超音波檢查,這時胎兒發育較成熟,超音波比較能做完整的評估,包括胎兒大小、脊椎、頭腦、顏面結構、心臟、胃、腹壁、膀胱、四肢、性別、臍帶、胎盤位置、羊水量等。
懷孕28~32週:
觀察胎兒發育是否正常,對於高危險姙娠,例如:妊娠毒血癥、妊娠糖尿病、前置胎盤、產前出血,或本身合併內科疾病而可能造成胎兒發育遲緩、胎兒體重過重等情形,醫師會依據臨床狀況調整超音波檢查次數。
懷孕36週~足月:
評估胎兒大小、胎位等,做為生產時機及生產方式的參考。
超音波介紹
胎兒超音波不斷推陳出新,以下介紹幾種產科常用的超音波儀器:
一、2D超音波:
一般婦產科在替孕婦做產前超音波檢查是以2D超音波為主,呈像為平面黑白影像,需要有專業訓練才能看懂。
二、3D立體超音波:
經由電腦影像系統處理,將1張1張相鄰並排的平面影像,重新組合後加上光影變化,產生胎兒的身體表面立體超音波影像。3D立體超音波在產科的應用可以輔助2D超音波的不足,例如在2D超音波下懷疑寶寶有兔唇時,可利用3D立體超音波做輔助診斷。
三、 4D超音波:
為即時的3D影像,可觀察胎兒立體連續動態影像,由於4D超音超可以呈現胎兒活動情形與臉部表情動作,也能製成光碟在家用電腦播放,相當具有娛樂及保存價值。
超音波並非萬能,近年來由於超音波診斷工具及技術精進,能檢測出胎兒異常的機會大增,但還是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到診斷的正確性,例如胎盤位置、懷孕週數、胎兒姿勢、孕婦肥胖、羊水量不足等因素。超音波在胎兒異常的診斷率約有8至9成,並非所有異常發育都能從超音波檢查出來,這仍需要準媽媽們多多包涵及體諒。